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
人工关节手术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。据报道,90%以上的人工关节术后20年都很成功。现代的人工关节已经达到耐磨、耐用,入体不会发生排斥。原来走路一跛一跛的病人,手术后行动自如,甚至忘了它的存在。但人工关节中的聚乙烯仍有磨损问题,所以手术后患者不要过分活动,当动则动,应穿低跟的软底鞋,适当野外散步,郊游和室内工作,而不应过多爬山、上下楼、跑步,最好采用不会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游泳、太极拳和体操等。
术后康复要点
手术当天: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:仰卧位双膝间垫枕、双膝及足尖向上,以防髋内收内旋。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,应尽早采用半坐位;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、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,加速静脉回流,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。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,保持呼吸道通畅,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、咳嗽,预防肺部感染。
术后第一天:早上拔除血浆引流管和尿管,用助行器指导病人下床行走。下午再次指导病人下床,教会病人正确下床、上床、迈步。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。同时应给予病人心理支持,病人投入的热情越高,恢复越快。
1)踝关节背屈: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。每个动作保持5秒,重复20次/组,每日2~3组。
2)股四头肌训练: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,每次保持5秒,每20次/组,2~3组/日;同时病人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,不要求抬起的高度,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;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,足尖保持向上,防止髋内收内旋。 3)抗阻肌力训练: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,每个动作保持5秒,重复20次/组,2~3组/日。
术后第2~3天:病人应多活动,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,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。术后第4~14天:病人输液停止,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,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°~90°,外展15°,外旋10°。教会病人用双拐行走,安排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。在此期间,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。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。术后第2~3周:除以上训练外,加强屈髋、外展、外旋运动,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,防止关节脱位。训练病人用单拐行走。术后第4周~3个月: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,教会病人如何入厕、穿脱鞋袜、坐车、上下楼梯,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病人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。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,为病人回归社会作好准备。
在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出院的病人,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1)坐位: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,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,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,不宜坐过低的椅子、沙发,不要交叉腿和踝,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,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。
2)入厕: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,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,注意保持膝关节高于髋部。
3)取物: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,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,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。
4)乘车:臀部位置向前坐,身体向后靠,腿尽量前伸。
5)淋浴:伤口愈合后,辅持可靠可进行淋浴,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,故可坐一个高凳子,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,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。
6)穿脱鞋袜: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,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、宽松裤,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,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。
7)完全康复后可进行的体育活动:散步、园艺、骑车、保龄球、兵乓球、游泳、跳舞,并保持适当的体重。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,如跳跃、快跑、滑雪、滑水、网球等。
特别注意事项:新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。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移位,包括:
*在坐、站、躺时避免交叉腿和膝。
*坐位时保持双足分开6英寸。
*坐位时保持双膝在髋以下水平。避免坐太矮的椅子。可以用枕头垫着坐,以保持双膝在髋水平以下。
*从坐位起立时,向椅子的边缘滑动,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撑站起。
*避免弯腰动作。患者可以考虑购买长柄鞋拨或软鞋,这样无需弯腰就可以穿脱鞋袜。
*卧位时,在双腿之间放一个枕垫,使关节保持在适当的位置。
*用一种特制的外展支架或夹板将髋关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。
*加高厕位,使如厕时膝盖保持在髋以下。
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,应遵循个体化、渐进性、全面性三个原则,除了患肢锻炼,同时注重健肢、上肢主动活动,呼吸训练以及心理咨询,使患者消除忧虑,增强生活信心。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,增加肌力,增大关节活动度,降低术后并发症,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。
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
手术当天: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:仰卧位双膝间垫枕、双膝及足尖向上,以防髋内收内旋。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,应尽早采用半坐位;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、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,加速静脉回流,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。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,保持呼吸道通畅,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、咳嗽,预防肺部感染。
术后第一天:早上拔除血浆引流管和尿管,用助行器指导病人下床行走。下午再次指导病人下床,教会病人正确下床、上床、迈步。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。同时应给予病人心理支持,病人投入的热情越高,恢复越快。
1)踝关节背屈: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。每个动作保持5秒,重复20次/组,每日2~3组。
2)股四头肌训练: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,每次保持5秒,每20次/组,2~3组/日;同时病人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,不要求抬起的高度,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;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,足尖保持向上,防止髋内收内旋。 3)抗阻肌力训练: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,每个动作保持5秒,重复20次/组,2~3组/日。
术后第2~3天:病人应多活动,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,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。术后第4~14天:病人输液停止,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,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°~90°,外展15°,外旋10°。教会病人用双拐行走,安排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。在此期间,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。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。术后第2~3周:除以上训练外,加强屈髋、外展、外旋运动,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,防止关节脱位。训练病人用单拐行走。术后第4周~3个月: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,教会病人如何入厕、穿脱鞋袜、坐车、上下楼梯,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病人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。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,为病人回归社会作好准备。
在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出院的病人,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1)坐位: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,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,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,不宜坐过低的椅子、沙发,不要交叉腿和踝,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,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。
2)入厕: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,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,注意保持膝关节高于髋部。
3)取物: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,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,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。
4)乘车:臀部位置向前坐,身体向后靠,腿尽量前伸。
5)淋浴:伤口愈合后,辅持可靠可进行淋浴,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,故可坐一个高凳子,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,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。
6)穿脱鞋袜: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,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、宽松裤,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,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。
7)完全康复后可进行的体育活动:散步、园艺、骑车、保龄球、兵乓球、游泳、跳舞,并保持适当的体重。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,如跳跃、快跑、滑雪、滑水、网球等。
特别注意事项:新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。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移位,包括:
*在坐、站、躺时避免交叉腿和膝。
*坐位时保持双足分开6英寸。
*坐位时保持双膝在髋以下水平。避免坐太矮的椅子。可以用枕头垫着坐,以保持双膝在髋水平以下。
*从坐位起立时,向椅子的边缘滑动,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撑站起。
*避免弯腰动作。患者可以考虑购买长柄鞋拨或软鞋,这样无需弯腰就可以穿脱鞋袜。
*卧位时,在双腿之间放一个枕垫,使关节保持在适当的位置。
*用一种特制的外展支架或夹板将髋关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。
*加高厕位,使如厕时膝盖保持在髋以下。
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,应遵循个体化、渐进性、全面性三个原则,除了患肢锻炼,同时注重健肢、上肢主动活动,呼吸训练以及心理咨询,使患者消除忧虑,增强生活信心。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,增加肌力,增大关节活动度,降低术后并发症,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。
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
1)保持良好的心情
心理状态能影响术后的康复,情绪悲观会延缓康复进程。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患者更愿意接受术后现实的情况,更好地配合治疗,并加快康复。此外,还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体贴和关心。
2)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
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有助于缓解肌肉、骨骼额外的压力,防止颈肩、腰背痛的发生,不良的姿态则会加速脊柱的退变,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或加重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能导致不良姿态的情况有:看电视、在桌椅高度不合适的地方工作、肌肉无力或肌力失调、过度肥胖;还有要避免不注意坐、站、卧的习惯、不合适的鞋子、床垫过软等造成的不正确的身体姿态。
3)均衡的饮食
平衡而又营养丰富的饮食也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饮食结构应该包括所有基本食物成分:奶制品、肉类、蔬菜和水果。由于康复期间活动量较正常少,所以应该避免高热量、低营养的油腻食物。
4)有规律的锻炼
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加强和重塑支持脊柱的肌肉,从而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。应以有氧运动为主,如步行、骑车、游泳、慢跑及专项的腰背肌和腹肌锻炼等,初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对颈椎病人来说,步行是很好的锻炼方式,试着每天增加一点距离,已不引起疲劳和严重疼痛为度,如果感觉很好也可以上下楼梯。对脊柱侧弯患者来说,锻炼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负重、攀爬(包括楼梯)和使脊柱产生弯曲、扭转的活动。
5)适当的药物治疗
由于创伤性炎症和神经根的激惹,术后初期可能仍会疼痛,并不意味手术的失败或康复可能延缓,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药物来缓解症状,但随着患者逐渐康复该逐步减少直至停止使用。
创伤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
1)全麻未醒,去枕平卧,头偏一侧,防误吸,清醒后6小时后进食、水。
2)连硬外麻术后6小时不能坐起。
3)腰麻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,按医嘱给予饮食
4)术后三天仍有头痛、头晕,坐起加重,平卧,嘱病人多吃咸菜或给0.9%Nacl 5ml 快速静滴。
5)术后测量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是为了了解病人体内各主要器官的机能及其活动状态,为治疗提供依据。
6)术后配合早期活动,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肺活动,减少肺部并发症,促进血液循环,防静脉血栓形成,避免肢体发生废用性萎缩,促进肠蠕动,减轻腹胀,增进食欲,预防压疮。
7)冬季保暖防感冒。
8)各管道保持通畅,并记录引流量、性质。
9)保持口腔清洁,促进食欲。